縷金作勝 剪彩為人
我的家鄉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,是“全國文化先進縣”、“中國民間藝術之鄉”、“中國剪紙藝術之鄉”、“中國剪紙藝術研究基地”、“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”、“中國中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”。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孕育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——蔚縣剪紙,這一中華民族引以驕傲和自豪的“國粹”。河北蔚縣有着民間悠久的曆史和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,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因子,這個暑假,響應學校号召,邁着“三下鄉”的步伐,我走近了它。
【蔚州蜀】:曆史文化饕鬄盛宴
走進博物館的大門,館内陳列的《蔚縣剪紙博物館剪紙展覽》、《蔚州曆史名人展》、《蔚州文化主題展》、《蔚縣影視基地展》等主題剪紙壁畫令人流連忘返,細細品味這些剪紙,仿佛回到了手工藝人們制作的那個年代,與他們一同享受文化盛宴。

圖一 參觀博物館
縷金作勝 剪紙風采
來到剪紙文化館以後,工作人員帶我參觀了各種民間剪紙保留下來的展品,并向我一一講述了其中的文化背景故事,我感觸頗深。
街道條條 文化延綿
剛到“中國剪紙一條街”,我就看到了著名的“周河剪紙藝術館”中各式各樣的剪紙。裡面大大小小的剪紙令人震撼。“周河剪紙藝術館”位于蔚縣雪絨花大道與剪紙一條街交叉口的西南角,那裡記錄了周河的剪紙生涯,也是蔚縣剪紙發展的縮影。
通過與老藝人、村民、店家老闆的交流請教,我深深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發展的艱辛。曆史上,傳統文化的‘偷盜者’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,導緻我們傳統文化手工藝人受到各方面的壓制,傳統手工藝人越來越少,讓手工藝人被迫放棄對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。

圖二 熨布

圖三 刻好的剪紙

圖四 後期暈染

圖五 暈染成品

圖六 多層黏貼

圖七 成品裝框
進村後通過對工作坊、廠家簡單的參觀,使我見識到了剪紙各個步驟以及區域劃分,以及每個步驟負責的手藝人。我們蔚縣人一般把剪紙稱為"窗花"。蔚縣剪紙以窗花見長,“天皮亮”可以說是最早的窗花形式,即在雲母薄片上繪圖着色進行裝飾。早期當地還盛行供花鞋、荷包、枕頭上刺繡用的“花樣”。後來河北武強縣的木版水印窗花傳入,吸取其色彩特點,仿“天皮亮”透明效果,以刻代剪,形成蔚縣剪紙的獨特風格。蔚縣剪紙以“陰刻”和“色彩點染”為主,故有“三分工七分染”之說。
其實,時至今日,大量非遺正在不斷消失,許多技藝瀕臨消亡,保護法規不夠健全,政策流于形式,保護經費匮乏,後備人才短缺等,中國剪紙藝術的傳承正在面臨着很大的危機。正是需要我們年輕的一代,去學習,去繼承,最後發揚我們的非遺文化。希望我的家鄉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,我家鄉的非遺文化的傳承也越來越順利。